在污水處理廠、工業廢水處理站等場所,
污泥壓榨機通過機械壓力將含水率80%以上的污泥脫水至60%以下,是減量化處理的關鍵設備。但其輥壓系統、液壓裝置及高溫蒸汽管道等部件潛藏多重風險,必須建立嚴格的安全操作規程,才能確保人身與設備安全。

一、作業前:風險排查與系統準備
操作人員需經專業培訓并持證上崗,穿戴防油防滑工作鞋、護目鏡及防切割手套。啟動前重點檢查:輥壓間隙是否符合工藝要求,液壓油位是否在油標2/3以上且無乳化變質,緊急制動按鈕與防護門聯鎖裝置是否有效。特別要注意清理進料口殘留的硬質雜物,防止異物卡阻導致輥軸斷裂。試運行階段需空載運行3-5分鐘,確認減速機無異常振動(振幅≤0.1mm)、軸承溫度<65℃方可進料。
二、運行中:標準化作業與動態監控
進料必須均勻連續,嚴禁一次性傾倒過量污泥造成局部超壓。操作人員應站在防護欄外通過觀察窗監控運行狀態,當發現輥縫噴濺污泥或異響時,需立即按下紅色急停按鈕。嚴禁在設備運轉時進行清潔或調整輥壓間隙,液壓系統維修必須泄壓至零后操作。每30分鐘記錄一次出泥含水率(目標值55%-65%)和電機電流,發現電流驟增超20%需及時停機排查。
三、停機后:系統維護與隱患閉環
正常停機需逐步降低壓力至零,排空管道殘余污泥后關閉總電源。每周需對輥軸表面涂抹食品級潤滑脂,檢查濾帶張緊度。每月必須清理液壓油濾芯,檢測油品顆粒污染度(ISO 4406標準≤18/16/13)。長期停用時應將輥軸涂防銹油,防護門加裝防塵密封條。
污泥壓榨機的安全操作本質是風險預控與規范作業的結合。從開機前的"望聞問切"到運行中的"眼觀耳聽",再到停機的"收尾閉環",每個環節都需嚴格執行SOP(標準作業程序)。只有將安全規程內化為操作本能,才能讓這臺"污泥處理器"在高效脫水的同時,真正成為守護生產安全的可靠屏障。